溫度
牛蒡喜溫暖氣候條件,既耐熱又較耐寒。種子發芽適溫20~25℃,植株生長的適溫20~25℃,地上部分耐寒力弱,遇3℃低溫枯死,直根耐寒性強,可耐-20℃的低溫,冬季地上枯死以直根越冬,翌春萌芽生長。
光照
牛蒡為長日照植物,要求有較強的光照條件。
水分
牛蒡是需水較多的植物。從種子萌芽到幼苗生長,適宜稍高的土壤濕度;生長中後期也要求較濕潤的土壤條件,但田間不能積水,夏季若積水12h,直根將發生腐爛。
土壤和養分
作蔬菜栽培時,選擇土層深厚、疏松的沙土或壤土,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,pH值6.5~7.5為宜。
1、新林1號
該品種於2002年通過徐州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[徐審菜2002(01)號]。主要特點是食用肉質根表皮金黃色、品質優、生長勢強、抗病、耐干旱、產量高,比一般品種增產10%以上,是目前牛蒡生產上的最佳品種,品質符合國際市場需求。
2、柳川理想
中晚熟品種。地上部長勢旺,其根圓柱型,條型光滑、直、長度大,具有增產潛力大、耐寒性強、晚秋季適播期長、春發快、長勢旺、皮色好、香味濃、采收期長等優點,是淮北地區越冬牛蒡生產中的主栽品種,但秋播不易過早,以免先期抽薹。
3、東北理想
春、秋兼用型品種。地上部長勢旺,其肉質根外觀呈淡黃色,肉白色,條型大、長、光滑,產量高,易加工,商品性好,是加工出口的理想品種。
選擇地勢向陽、土層深厚、土質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。忌連作,前茬以禾谷類、油菜、蠶豆等作物為宜。
一般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-4000kg,過磷酸鈣50kg,尿素5kg作基肥,在耕地前將肥料均勻撒施於地表,結合耕地一次翻入土中,耕地深度30cm以上,耙平整細。
主要采用種子繁殖,選擇飽滿、無病蟲斑、無損傷的種子。播前先將種子曬1-2天,然後在40-50℃的溫水中浸泡1-2小時,撈出涼干即可播種。
牛蒡多露地種植,春季種植播期為2月下旬至3月中旬,地膜覆蓋種植可適當提早,收獲期為8~11月;季秋種植於8~10月份播種,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陸采收。
1、土壤要求
牛蒡為深根蔬菜,對土壤要求較嚴,適於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種植(地下水位代於1.5米以下),酸鹼度以Ph值7.7~7.5為宜,忌連作。
2、施足基肥
牛蒡耐肥,應施足底肥,一般每畝用腐熟的有機肥2000~4000公斤,磷酸二铵25公斤,硫酸鉀15公斤(或硫酸鉀復合肥50公斤)與土壤混勻,同時應注意防治地下害蟲。牛蒡需磷、鉀肥較多,應進行配方施肥。
3、整地做壟
牛蒡一般行壟作,有單行栽培和雙行栽培兩種。單行種植壟的行距70~80厘米,壟寬20~30厘米,壟高20~30厘米,又行壟的行距120厘米,在中間挖40厘米寬,80厘米深的溝,施肥填土後溝上做高30厘米、頂寬60厘米、底寬80厘米的壟。牛蒡根深達100厘米以上,深挖溝是豐產的關鍵,一般溝深應達80~100厘米。
牛蒡栽培大多以直播的的形式穴播或條播,每畝用種量400克左右。播種密度為早熟品種株距約8厘米,晚熟品種株距約10厘米,播深2~3厘米,每穴2~3粒種子。播種後用地膜覆蓋或用碎草覆蓋,出苗後及時去除覆蓋物或破膜放苗。
1、間苗、定苗
播種後7~10天即可出苗,出苗後要進行2~3次間苗。在間苗時應首先拔除生育不良株、過旺株、畸形株等劣質苗,最後按照預定株行距定苗。
2、追肥
牛蒡在4~5片真葉期,葉片寬度已達10厘米左右,根部已長到40厘米左右,進入植株旺盛生長期,需進行第一次培土追肥。追肥一般以速效肥為主,每畝施尿素15公斤。在葉叢封壟前進行第二次追肥,每畝施硫酸鉀復合肥30公斤。生長中後期看苗酌情進行第三次追肥,每畝施三元硫酸復合肥20公斤。
3、中耕除草
牛蒡在田間生長初期空間較大,植株生長緩慢,應注意及時進行中耕培土和除草工作。
4、水分管理
牛蒡是怕澇耐旱作物,要挖好男間排水溝,田間不可有積水,大雨後要及時排水,以防爛根。
1、病害
黑斑病可用福美雙、多菌靈防治;根腐病主要是通過降低地下水位和輔以用藥防治;白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防治。
2、蟲害
蚜蟲和金針蟲可用1%阿維菌素進行噴霧防治;蛴蠴可用50%辛硫磷乳油拌毒餌防治;根結線蟲主要通過土壤消毒殺蟲;牛蒡象蟲可用15%茚蟲威懸浮劑防治。
播種後100-130天為采收適期。通常3月上旬播種,6月中旬可開始采收,畝產約1000公斤;9-11月采收,畝產為1500-2000公斤,溫暖地區直到翌春4月上旬可隨時采收,春季收獲畝產可達3500公斤。秋播的,從12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旬可隨時采收。但收獲過晚容易空心。
Copyright ©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