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導讀:
夏天一到,許多露營或夜游活動也紛紛展開,但環境環保局叮咛民眾,夏季夜晚出門若遇到形似螞蟻、具有紅色前胸和藍綠色短短前翅的“隱翅蟲”,千萬不能碰觸也不要拍打,以免引發皮膚過敏,甚至於留下難以磨滅的色素或疤痕。
環保局表示,隱翅蟲是一種體長不到一公分的小型甲蟲,因翅膀不明顯而得名,大多數隱翅蟲以在野外取食花粉、腐爛的植物或捕食其他小型昆蟲為主,會分泌有毒物質使人產生線狀皮膚炎,進而引發潰爛發炎。
環保局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科長陳淑玲表示,隱翅蟲本身並不會螫人,但當隱翅蟲在人的臉部、脖子、手等裸露處停留、爬行時,皮膚會感覺癢癢的,如果民眾隨手拍死隱翅蟲,蟲體便會溢出具有刺激性的物質,使皮膚產生線狀紅腫;皮膚敏感者,甚至只要被隱翅蟲爬過即會產生水泡。
Copyright ©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