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導讀:
不管“干杯”、“Prost”還是“Cheers”,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飲酒時都有“干杯”的禮節,動作幾乎一樣,用酒杯和酒杯相碰,表達彼此的祝願。但你可知道,這古老的習俗背後,源於中世紀人們對安全的考慮。
對於干杯的起源,雖然眾說紛纭,但大多數原因是為了飲酒者的安全著想。一種說法是:在中世紀早期的歐洲,那時的人們一般都喜歡在酒吧裡喝啤酒。那時如果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仇恨,往往會采用在酒水裡下毒的方法來謀害對方,這種事情頻頻發生。後來,酒吧裡的人們在喝酒時會用力碰一下對方的杯子,稱為“干杯”,因為這樣用力的碰杯會使酒濺在雙方的杯子裡,敢跟自己干杯的人就可以證明不會有謀害之心。
另一種說法是:碰杯起源於古羅馬。古代的羅馬崇尚武力,常常開展角力競技。競技前選手習慣飲酒,以示相互勉勵之意。由於酒是事先准備好的,為了防止那些心術不正的人給對方下毒,人們想出一種防范的辦法,這就是在角力前,雙方各持自己的酒向對方的杯中倒點酒,表示酒是安全的,這樣,便逐漸發展為一種碰杯的禮儀。
第三種說法:碰杯可以追溯到十七和十八世紀的意大利,被邀請參加宴席的人如果被主人視作敵人,可能會在宴客的酒杯中下毒。盡管面對這些潛在威脅,人們還是會接受邀請,以保持應有的禮節。那個時代,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用金屬平底大口杯喝酒。所以應付下毒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酒杯猛撞主人的酒杯,使得一個杯子裡的部份液體摻入另一個杯子中。如果主人帶頭先喝,就表示安全。
那時人們共飲,需要在干杯後盯著主人的眼睛來觀察主人是否有所隱瞞。當然,永遠不要在主人喝之前喝。盡管如今宴會都用易碎的玻璃杯,但是碰杯和注視對方眼睛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。現在人們喝酒時會干杯,祝願對方“身體健康”,讓這個起源於不信任的習俗變成了信任、友好的禮節。
Copyright ©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